醫科申請終極拆解:從考試選擇到面試準備的智慧路線

引言

在眾多升學路途之中,「醫科」一直是香港最矚目的專業課程之一。一方面,醫科入學門檻極高、競爭激烈;另一方面,醫生在社會上的地位和職涯穩定性,成為無數學生和家長心中的夢想目標。隨著本地醫科學額有限,以及香港與海外醫學資格逐步融合,近年選擇透過Non-JUPAS(非聯招)及海外升讀醫學院後回港執業的路徑更受重視。然而,醫科申請的流程、所需的軟硬實力、課程內容、升學與執業策略、心理適應及校友資源運用,遠較普羅大眾想像中複雜。
本篇專題,將以全面及跨地視角,為意欲報讀港大、中大醫學院(Non-JUPAS途徑)及赴英國升讀醫學院的學生,拆解申請規則、學習體驗、GAMSAT/BMAT/UCAT選擇、學費獎學金、臨床經驗技巧、跨文化適應、壓力管理、軟實力養成、校園資源、升學及就業證認流程等15大核心議題。務求協助有志投身醫療行業的你,打開專業醫生之門。

一、港大・中大醫學院Non-JUPAS申請攻略

近年,本地醫學院因應香港多元學術背景及國際化發展,已設有Non-JUPAS(非聯招)途徑,供以下類型學生申請:

  • 持有A-Level、IB、VCE(澳洲維多利亞州)、Sat、AP等國際文憑
  • 於內地或其他大學修畢副學士(Asso)或高級文憑(HD)課程
  • 大學生、碩士/博士生希望轉讀醫科
  • 曾在外地或本港完成學業、有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

Non-JUPAS申請以自願填寫個人陳述、交學歷證明、推薦信、英文能力證明(如IELTS)等,直接遞交至各院校,面試安排會視乎預估成績、非學術成就及履歷內容而定。

網上開放申請:
港大:9月24日
中大:10月20日

首輪申請截止:
港大:11月26日

中大:11月13日

預計第一批面試:
港大:12月至翌年4月
中大:12月至翌年4月

正式成績放榜:
IB:7月
A-Level:8月

錄取通知:
8月

  1. 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IB:最少 43 分;化學 24 分
    • A‑Level:4 A*(不包括中文及數學)
    • 必備資料:推薦信、Personal Statement、面試
    • 面試形式:MMI(英語與中文)

  2.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IB:最少 42 分;化學與生物科 26,7,7
    • A‑Level:4 AL(建議修化學/生物);以 12 分完成科目
    • 必備資料:推薦信、UCAT 或 BMAT(有助早期面試)
    • 面試形式:一對二 Panel 面試

申請注意事項

  • 建議提前與學校老師安排預估分數(Predicted Grade)
  • 個人陳述必須展現醫學熱情、志願服務、臨床經驗
  • 謹記留意推薦信須由教師或醫療相關人士撰寫
  • 費用:每間院校約$300-$500港元

申請者常見錯誤包括:忽視院校不同申請系統、未同步交齊文件、對遞交截止日期認知模糊等,務必提前製作申請時程表

二、英國醫學院課程、申請與學習體驗比較

課程結構總覽

英國醫學士課程(MBBS/MBChB),大多為五年制,部分名校如牛津、劍橋、帝國理工則為六年制。課程設計常見兩大教學模式:

  • 傳統型(牛津、劍橋):前2-3年著重理論、小組討論,然後進入臨床、專科階段,與本地大學(港大、中大)相似。
  • 綜合型(曼徹斯特、利物浦):臨床導向,學生首周便進入醫院,與病人互動、解決臨床問題,鼓勵跨學科協作。

學習體驗與校園探究

英國醫學院十分重視臨床經驗,由第一年起便安排學生到醫院觀摩病房、急症室、門診等環境,包括病歷分析、溝通訓練,以及多元文化的跨國專業交流。例如倫敦帝國學院(ICL)更設有模擬人、臨床技能中心,供學生安全練習專業技巧。

英國名校提供多樣化的學術資源、跨學科研究、海外交流計劃及暑期見習,學生可以順利建立人脈與職場競爭力。例如University of Aberdeen、UCL、Queen Mary等醫學院,均設有銜接課程(Foundation)、Biomedical Science轉科、或海外分校臨床實習機會,讓國際學生更快適應。


三、UCAT、BMAT、GAMSAT考試權衡與備考策略

UCAT(University Clinical Aptitude Test)

  • 主要為英國醫學院本科(MBBS)申請必需,考核文字推理、決策能力、數量推理、情境判斷等
  • 可於香港Pearson VUE考場應考,報名周期為每年7-10月,考試全電腦作答
  • 分數區間:1200-3600(改革後主測3大部分,總分改為2700,情境判斷獨立Band 1-4)
  • 英國頂尖醫學院(如Newcastle, Bristol, Imperial等)看重UCAT分數,國際生一般要達2800-3000+高分;港生建議取得情境判斷Band 1/2才最具競爭力
  • 備考建議:以官方練習、專題模擬考為主,注意時間管理與心理調適,應試環節應帶備確認信、證件及簡單用品。

BMAT(BioMedical Admissions Test)

  • 主要適用於牛津、劍橋、帝國理工、UCL、Leeds等少數頂尖醫學院
  • 內容涵蓋邏輯推理、科學知識運用、英文寫作,偏重學科基本功及批判性思維
  • 每年只設一次應試機會,需提前鎖定心儀院校是否接受BMAT分數。

GAMSAT(Graduate Medical School Admissions Test)

  • 針對已完成學士課程、轉攻英澳醫學院研究生課程之申請者

備考建議:強調綜合分析、科學背景,需及早準備學科知識及批判寫作能力。

適用範圍:90% 英國本科醫學院測驗內容:推理能力、情境判斷適合對象:香港 DSE / IB / A‑Level 畢業生BMAT適用範圍:牛津、劍橋等精英醫學院測驗內容:科學推理、寫作、數理適合對象:有科研基礎、目標 G5 院校的申請人GAMSAT適用範圍:研究生醫學院測驗內容:三大科學 + 人文 + 寫作評量適合對象:擁醫學背景、已完成大學第一學位者


四、香港及英國醫科學費與獎學金申請策略

本地學費(港大、中大)

  • 本地學生:每年約$42,100港元(六年制)
  • 非本地生:約$171,000-$200,000港元/年
  • 香港學院設「專業課程資助」、「醫學院獎學金」等助學資源,醫科生平均可取得入學獎、學業成績、增潤活動等不同類型資助。

英國醫學院收費

  • 國際生學費:每年£30,000-£65,000(即每年約30-65萬港元)
  • 完成五至六年課程,總投入約需300萬港元(包含住宿、生活費)
  • 部分英國大學(如牛津、劍橋、帝國理工)本地學生學費為£9,250/年,若擁BNO資格並居英三年可享本地生待遇
  • 英國多間醫學院設有「國際學生獎學金」,如帝國理工、UCL、曼徹斯特等,需於遞交申請時同步申請,競爭極大。

獎學金與資助途徑

  • 可考慮申請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尤德爵士紀念基金、香港卓越獎學金等外部資助
  • 學生貸款(學生Maintenance Loan)、公共資助計劃亦為重要財源
  • 申請注意:獎學金多按學業表現、社會服務及經濟背景評定,提早申請、文件齊備為致勝關鍵。


五、醫科申請履歷最佳實踐:志願服務與臨床經驗

必備體驗類型

  1. 醫院/診所Shadowing(隨醫臨床觀摩)
  2. 社區健康服務義工、老人院/安老院義工
  3. 參與非牟利醫療組織(例如紅十字會、愛滋病基金會)項目
  4. 災難救援、流感疫苗接種、義診、健康教育推廣
  5. 醫學會、科學研究、跨科交流活動

開始規劃時間

建議自中三(Year 9)起着手建立個人履歷,逐步完成志願服務、醫療實習、社區服務、跨文化溝通等豐富經驗,有利個人陳述突出特色。

如何寫好活動記錄

  • 強調成長與反思:不只是參加活動,更要論述學到什麼、人際互動、倫理思辯
  • 聚焦軟技能:如同理心、團隊合作、抗壓與逆境調適
  • 主動發問、參與討論,提升臨床溝通技巧
  • 學會從失敗或衝突中提煉人生課題,使履歷更具立體和深度。

本地臨床見習計劃推薦

  • 可參加香港診所主辦、國際機構贊助的短期臨床attachment,透過12小時以上「一對一」觀摩,取得醫學實習證書及推薦信,是升學申請履歷的重大競爭優勢。


六、跨文化適應與海外生活準備

留學生適應挑戰

  • 語言、溝通:需克服英語主導環境,主動用英文表達、自我提升
  • 飲食與生活習慣:需適應不同飲食、生活自理(煮食、理財、煤氣電費)、時差
  • 文化衝擊:面對多元國際同儕,必須具開放、包容心態

適應技巧

  • 多參加校內International Society活動、社區服務,主動結識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新朋友
  • 設定每日運動、正念冥想、時間管理計劃,強化心理韌性
  • 下載生活app(如銀行、交通、語言學習),訓練自我管理能力


七、壓力管理與心理健康維護

醫學生常見壓力來源

  • 課業與實驗、考試高壓
  • 實習值班輪夜班、急症室見習
  • 與同儕競爭、期望壓力
  • 跨文化孤獨、思鄉、語言焦慮
  • 未來擔憂:前路茫茫、執業競爭

專家建議的壓力管理方法

  • 認知行為療法(CBT):記錄思維模式,調整負面預設
  • 靜觀正念訓練(Mindfulness):專注當下,緩解焦慮
  • 日常規律作息:規律睡眠、運動、均衡飲食(香蕉、杏仁、洋甘菊助眠)
  • 建立支持網絡:家人、朋友、同學互助小組
  • 定期反思壓力來源、培養興趣、與專業心理師/校醫輔導老師傾訴
  • 適當參加社區或學校心理健康活動、禪修、伸展運動
  • 高壓警訊:若情緒低落持續2週以上、失眠、專注力下滑,宜及時求助專業心理醫生。


八、軟實力培養:溝通、領導與團隊合作

醫科面試、課程與職涯強調

  • 溝通力:能以簡明準確的語言解釋醫療知識,具備醫患溝通、同理心
  • 領導與團隊協作:參加小組發表、國際研討、跨學科研究時,勇於提出想法、協調
  • 批判思維:解決病人臨床倫理問題時建構邏輯分析

醫學院培訓模式

  • 廣泛使用情境教學(Role play, OSCE, MMI),訓練學生臨場反應
  • 模擬小組討論,現場測驗領導能力及團隊凝聚力
  • 鼓勵學生主動發問、批判反思
  • 部分院校設立領袖培訓營或同儕輔導、導師制度
  • 申請文件、履歷、個人陳述中着重強調軟實力與成長反思


九、醫學校園探索與研究機會

  • 大型教研醫院、模擬手術室、遠端醫學研究中心一應俱全
  • 醫學生可按興趣參加創科、人工智能、復康醫工跨界研究
  • 本地及英國多所醫學院均與國際大學、頂尖醫學院合辦聯合本科、碩博課程及暑期交流
  • 近年醫學教育走向「醫工結合」,加強科技與臨床的跨領域融合,理大與中山大學等積極發展新型醫學科技課程、雙學位項目


十、校友資源與導師計畫

  • 校友會定期主辦職涯分享會、實習指導、畢業生串連,協助新生求職、業界實習
  • 導師計畫提供學術、職場、人際支援,降低初入職場壓力
  • 活用LinkedIn、Facebook等線上校友群組,主動聯絡醫科前輩,累積人脈
  • 參與較資深師兄師姐的臨床指導或研究團隊,有助建立學術履歷、增強自信


十一、面試後流程與入學前準備

  • 獲conditional offer後,應於規定期內回覆,並繳交學費訂金
  • 聯絡學校查核住宿安排、學生醫療保險、簽證申請
  • 按學校指示完成健康檢查、疫苗注射、學術誠信文件簽署等
  • 可參加醫學院特設的迎新營、入學前導向,提前認識同儕及準備新生活
  • 了解學校校園安全、緊急聯絡機制、心理健康支援管道


十二、海外畢業醫學生回港執業認證流程

回港執業新制 (2021年修訂條例)

需注意,獲認可名單僅限「香港政府公布之海外醫科學院」畢業生。不在名單者,必須參加醫務委員會Licensing Exam及一年駐院實習。


十三、醫學院新趨勢與大灣區/粵港合作前瞻

  • 本地高校積極參與大灣區醫療合作,推動跨境資格互認、臨床培訓基地設立,對未來國際醫療人才交流影響深遠
  • 粵港合作設立「虛擬聯合醫學院」、「醫工結合雙學位」項目,為新一代醫學生開拓更宏大的專業發展平台


十四、醫科生的終身學習與社會責任

  • 醫師專業需不斷進修,參與本地及國際醫學會議、持續教育(CPD)、產學合作社群
  • 醫學生應伸展至社福、公共衛生、海外救援、AI醫療創新等新領域,鍛鍊全方位醫護視野
  • 經常反思行醫初心、醫德與倫理,堅守「以病人為本」信念,回應未來社會對醫療質素的高度訴求


結語

醫科之路崎嶇,從申請港大、中大Non-JUPAS,到赴英留學再回港執業,所需的不僅僅是考試成績,更關乎臨床體驗、領導力、壓力管理、跨文化適應,以及對醫療使命的堅持。本專題由申請規律至畢業認證,全面拆解成為專業醫生不可或缺的知識、策略與軟實力。

每位逐夢醫科的學生,無論身在香港或海外,皆需堅守「助人為本」的情懷與「終身學習」的精神,推動醫療專業不斷前行。希望此文能成為你醫科升學之路的全方位導航,點燃你心中無限可能,成就未來仁心仁術的醫生夢。

精選重點回顧:

  1. 港大、中大Non-JUPAS入學門檻高,柔性評估全面,需及早規劃履歷。
  2. 英國醫學院分傳統/綜合型,申請程序複雜,須明辨個人性格契合度。
  3. UCAT成績為英國醫學院重要篩選關鍵,BMAT適用部分名校,GAMSAT為研究生考試。
  4. 本地醫科較經濟實惠,英國國際生就學需300萬港元,獎學金需及早部署。
  5. 志願服務與臨床觀摩是打開醫科大門的核心經驗。
  6. 醫學生必須強化壓力管理、溝通協作、領導軟實力與多元文化適應力。
  7. 善用校友資源、導師與跨校交流,開拓升學及執業途徑。
  8. 海外醫科學位回港執業需按新法規完成實習及特別註冊。

世界醫學路 醫心在人間——祝願你的醫科夢早日達成!

 

Disclaimer: Helios Education is an independent consultancy that specialises in overseas admissions. We want to clarify that we do not have any legal affiliation, official partnership, or endorsement with the organisation or any individuals associated with the organisation mentioned in this social media post. References to the mentioned organisation are solely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and we do not assert to represent them officially. It is your responsibility to independently verify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and ensure compliance with all relevant admission requirements and regulations.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訂閱電子文章

獲取最好及最獨家的升學資訊

You May Find It Interesting

We are your only trustable consultant

Talk with us

升學諮詢 Helios Admissions Consul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