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課程的學生/適合學生的課程
近年來當香港家長和學生討論高中課程時,不再只局限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他們亦會將另外兩種國際性的課程列入討論範圍內,分別是英國高考課程(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 IAL) 和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 IB)。一般而言,學生需要在國際課程的十年級(相等於中四)去決定就讀A Level或是IB,而十一年級便會開始進行課程。以下便為大家分析這兩種國際課程的特質以及家長和學生可以怎樣作出正確選擇。
我們大概可以從選擇科目的自由度,學科深度和評分制度上作出比較。首先在科目自由度方面,A Level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和大學心儀的學科要求選擇三至四個科目,配搭可以是全理科,文科配上理科,甚至文科搭上理科和商科,全因應學生的強項和對大學的實用性作出決定;相反,IB課程存在一定的框架,學生需要修讀六科來自不同範疇的科目,包括語言與文學學習、外語學習、個人與社會學、科學、數學和藝術,而當中的藝術範疇亦可以從個人與社會學或科學中挑選一科取替。
而由於學生只需要在 A Level 修讀三至四個科目,其科目課程的難度性、透徹性和深入度必然比起IB的課程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IB講求的是廣泛性,它要求學生涵蓋五至六個範疇的科目知識,而學生亦需要從六科當中選擇三科修讀進階課程(Higher Level),三科標準課程(Standard Level)。此消彼長下,兩種課程的難易度亦不會有太大的分野。

最後,課程的評分制度會是A Level和IB最明顯的差別。A Level較偏重於學術性,對學生成績的評分完全建基於考試結果上。值得注意的是,A Level中不同的科目會有不同次數的考試,因為一些科目會細分成幾個學分,學生因此在兩年內會需要完成多個考試,對於對考試習以為常的學生是一個安全的選擇;相反,IB著重於學生的全面性,除了各範疇的科目知識外,他們亦需要實踐校內評分的活動。家長和學生經常聽聞的EE (Extended Essay)、TOK (Theory of Knowledge)和CAS (Creativity, Action, Service)便是屬於校內評分的一環,而當中的EE和TOK可以為學生的IB總分帶來最高額外的三分。評分活動主要要求學生完成論文以及作口頭匯報,這有助訓練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研究和反思能力,對學生日後的成長會有很大程度上的幫助。
對於大部分國際或本地的大學而言,A Level和IB的課程都被放置在一個平衡的天平上。然而,當家長和學生有興趣於英國或美國升學時,A Level和IB的選擇或許會有些微的影響。A Level其實等同於英國的高中課程, 所以A Level在英國大學的認受性普遍會較高,學生因此報考英國大學時會稍有優勢;另一方面,重視全方位發展的美國大學會樂於接受報讀IB的學生,原因是課程理念與美國大學的宗旨相近,都是著重於學生的全能發展和書本以外的知識。
其實A Level和IB都各有所長,並沒有一個肯定適合學生的課程,最終也是根據學生的強弱項去作決定。除了上述所提及的海外升學地點外,一些顯而易見的關鍵亦決定了學生的選擇。例如說學生的語文能力比較薄弱,他們可以選擇A Level 來迴避IB的語言學習要求;又例如說學生的成績比較平均,他們可以選擇IB作多方面的發展。最後,高中課程的選擇對於學生升讀大學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當學生在九年級(中三)準備IGCSE時,亦應該及早了解將來的高中課程,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作好準備。 當然決定就讀哪一個課程時還有不少值得考慮的因素,並不能一概而論。如果需要專業的意見和幫助,歡迎家長和學生向 Helios 升學團隊查詢。